金年会

國家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   全國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等次學校   “國際硒茶人才搖籃”

湖北省示範性高職院校  湖北省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  湖北省文明校園

品牌特色專業建設

當前位置: 首頁 > 品牌特色專業建設 > 正文

金年会品牌特色專業建設工作總結報告
時間:2017-06-25 責任編輯:審核人: 浏覽次數:

品牌特色專業建設工作總結報告

 

 

 

 

 

 

二零一七年六月


 

 

金年会品牌特色專業建設工作總結報告

 

為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學院按照《省教育廳關于組織開展高等職業教育省級品牌專業與特色專業建設的通知》(鄂教職成〔2014〕8号)、《省教育廳關于公布2014年立項建設的省級高等職業教育品牌專業與特色專業名單的通知》(鄂教職成〔2015〕4号)和《湖北省高等職業教育品牌和特色專業建設項目管理辦法》(鄂教職成[2015]9号)文件要求,積極推進品牌特色專業建設,充分發揮示範和帶動作用,優化專業結構與布局,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學院專業建設水平得到整體提升,專業辦學特色正逐步彰現,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高,現彙報總結如下:

一、學院概況

金年会于2000年8月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由原恩施教育學院、恩施财、恩施農、恩施工、恩施林和恩施供銷學合并組建而成。州機電工程學、州民族體分别于2005年、2009年并入。其辦學曆史最早可追溯到1937年西遷恩施的湖北省農業專科學附設高級農業職業學

學院是恩施州人民政府舉辦的唯一高校,也是湖北省少數民族地區唯一的高職院校。學院占地709畝,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擁有數控技術”“計算機及應用”“生物技術”“建築工程技術四個中央财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和旅遊管理”“畜牧獸醫”“生物制藥三個省級示範性實訓基地,教學儀器設備總值5476萬元。

學院現有在崗教職工544教師中具有碩士學位104人、博士3人,正高職稱10人、副高職稱154人、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1人、湖北名師1人、全國農業職教名師1人。

學院設有經濟管理系、電氣與機械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生物工程系、建築工程系、人文科學系、旅遊系、體育系、中等職業教育部、公共課部、馬列主義學院11個教學系(部、院)。現開專業36個,在校學生1.1人。

學院是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等次學、湖北省示範性高職院、中國職教學會少數民族職教專門委員會常務理事單位、湘鄂渝川黔邊區高職高專際協作會會長學、湖北省特種作業培訓基地、湖北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基地、湖北省農民科技培訓星火學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一)加強專業建設,形成辦學特色

1.制定專業發展規劃,打造學院專業品牌。在《金年会十三五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基礎上,研究制定了《金年会“十三五”專業建設與發展規劃》,制定了《金年会品牌特色專業建設與管理實施辦法》。為貫徹落實湖北省教育廳《關于組織開展高等職業教育省級品牌專業與特色專業建設的通知》精神,進一步提高我院人才培養質量和專業服務産業的能力,打造我院職教品牌,經學院研究,2015年開始啟動品牌特色專業建設。學院下發《關于院級品牌專業立項建設的通知》,提出在全面推進學院專業建設的基礎上,用3年時間重點建設畜牧獸醫、機電一體化技術、學前教育、建築工程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等5個院級品牌特色專業。

   2.制定師資隊伍建設規劃,提升教師執教能力。按照專業建設目标和要求,制定了《金年会“十三五”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加大對品牌特色專業建設所需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力度,強化專業帶頭人培養以及在專業建設上的帶頭作用,加大青年教師和骨幹教師培養力度。學院先後下發《金年会新進教師培養管理辦法》、《金年会服務恩施州産業鍊建設團隊實施方案》、《金年会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實施方案》、《金年会客座教授聘用管理辦法》、《金年会外聘教師管理辦法(試行)》、《金年会選拔專業帶頭人暫行辦法(修訂稿)》、《金年会行政兼課教師管理辦法》等文件,加強師德和專業教學團隊建設,在重視提高教師學曆、職稱的基礎上,對專業課專任教師更加強調技能水平提高以及增加企業一線實踐工作經曆。

3.改善學院實踐教學條件。學院制訂了《金年会院内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辦法》等文件,為實驗室及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提供政策保障。不斷加大對實驗室、實訓基地建設的投入力度。随着學院品牌特色專業建設的推進,學院還将加快實訓室的建設步伐,實踐條件将得到進一步完善,為教學内涵建設、品牌特色專業建設提供強有力支撐。

4.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項目為載體、任務為驅動、能力為目标、素質為特色、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課程體系改革和課程開發。制定特色課程标準,把一些拓展學生素質、學生技能的課程作為特色課程建設。開辦特色班,各系部通過校企對接,簽定協儀,建設50餘個訂單班、冦名班,如生物工程系園林經理班、電氣與機械工程系生産管理班、建築工程系開辦南方測量班,相關企業兼職教師分别到班講解企業文化、企業技術标準、企業的人才需求。

5.加強教學管理,建設規範有序、和諧高效的教學環境。建立完備、規範的教學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從嚴治教,确保教學運行平穩有序。建立多元化質量監控體系,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實現管理機制創新。在教學管理中形成目标責任體系,狠抓工作落實,提高工作執行力和工作效率,确保工作部署貫徹落實到位,努力在教學工作中規範常規,彰顯特色。加大對實踐教學的管理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特别是加強頂崗實習的管理,根據學生實習分布及實習企業等情況建立頂崗實習台帳,對頂崗實習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并将建立頂崗實習工作台帳和教師到企業進行頂崗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使我院頂崗實習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切實收到實效。

6.推行“雙證書”制度。将職業資格考證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專業課程體系與職業資格考證課程相互溝通銜接,将學生職業能力培養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借助“金年会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這一平台,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

)開放辦學,增強發展潛力

學院秉持開放合作是第一要務的理念,不斷加強地對接、企對接、會對接、校校對接、境外對接,加快開放合作辦學步伐,為學生頂崗實習擴充基地,為學生學習就業擴展平台。近兩年,學院相繼與恩施市人民政府、利川市人民政府、巴東縣人民政府、來鳳縣人民政府、鶴峰縣人民政府簽訂了地合作協議;2015年,經州委組織部同意,學院遴選了8名教師分赴州内八縣(市)教育局挂職煅煉,擔任縣(市)教育局副局長兼中等職業學校長。與州内7所中職學院開展“3+2”中高職分段培養;與恩施市人武部、利川市人武部、宣恩縣人武部合作開辦了國防後備兵員班;與東莞揚明電子、廣東桂昌園林、重慶幫豪種業、州内各旅遊企業等簽署合作協議;與廣東東莞市五金機械模具行業協會的數十家成員單位簽訂了合作協議;學院也與新西蘭奧克蘭大學、基督城理工學院、林肯大學進行了對接,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2016年,先後與國内外知名旅遊行業企業、信息産業行業企業、商貿行業企業、機械行業企業、能源行業企業、建築行業企業、幼兒園等行業企業舉辦了六場大型校企對接會,參與企業200餘家。

)服務州域經濟社會發展,着力提升服務能力

學院始終堅持以服務恩施州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宗旨,緊緊圍繞“五州戰略,對接“七大産業鍊建設,在拓展服務上下功夫,在提升能力上做文章,面向行業、企業、“三農”,優化專業設置、強化人才培養、開展社會服務、傳承民族文化,竭力助推州域經濟社會發展。

1、圍繞産業發展,優化專業設置。學院按照“地方需求就是培養目标”“恩施州的産業在恩施職院能夠找到專業”要求,對接恩施州産業發展,對專業設置進行了優化。對接現代煙草、茶葉、畜牧、清潔能源、生态文化旅遊、信息、大健康“七大産業鍊,分别開設了煙草栽培技術、茶藝、畜牧獸醫、機電一體化、旅遊管理、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專業,2014年以來,新增城鄉規劃、導遊、酒店管理、小學教育、商務數據分析與應用、物聯網應用技術、移動開發技術、市政工程技術等專業,現開辦專業36個。

2、圍繞建設“中國硒谷”,拓展專業領域。落實州深改領導小組第三次全體會議上明确要求恩施職院開辦硒專業的指示精神,學院及時行動、主動作為,制定了《服務恩施州硒産業發展的實施方案》《服務恩施州硒産業實施方案責任清單》,全力推進各項工作。開辦了硒産品研發生産與營銷管理專業,在“旅遊管理專業增設了硒旅遊方向、市場營銷專業增設了硒營銷方向。現有硒産品研發、硒旅遊及硒生産與營銷管理等專業500餘人。在畜牧獸醫專業、生物制藥技術專業增開了與硒有關的相關課程。将《硒營養與健康》作為全院學生公選課,在全院學生中普及硒知識。

3、圍繞體面就業,培養創新創業人才。2014年以來,超過40%的高職畢業生在州内就業。學院狠抓畢業生就業工作,加強就業指導與服務,無償提供三大服務(推薦就業服務;權益保障咨詢服務;畢業生免費再培訓服務),促進畢業生就業。學院順應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時代潮流,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學院成立了創新創業俱樂部,并華硒文化旅遊公司共建了院外創業基地,一批具有創業夢想學生的創業熱情得以激發。在2015年的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活動中,我院學生與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同台競技,自遊自在APP”旅遊項目獲省級複賽三等獎。

4、圍繞企業需求,開展社會服務。學院開展了“百名教師、百項技術進企業”活動,激發了全院教師從科技開發的動力與活力。近年來,完成科技服務項目100餘項,獲得省部級獎勵30餘項、州級獎勵30項,獲得國家專利12項。其中,生物工程系與恩施潤邦國際茶葉有限公司合作的玉露茶新工藝、新技術研究課題獲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獎。學院成立了富硒産業、茶葉、畜牧、旅遊、清潔能源、信息、城鎮化、企業經營管理、經濟社會發展等九個教學與社會服務團隊,竭誠為地方、企業解決産業發展中的難題。

5、圍繞“精準扶貧”,助力新農村建設。貫徹落實州委州政府的決策部署,學院努力推進“整村推進、定點扶貧”工作,竭誠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出應有貢獻。2014年以來,作為整村推進扶貧工作隊長單位,學院先後駐鹹豐尖山鄉謝家壩村、鹹豐縣清坪鎮漁塘灣村開展“精準扶貧”,分别籌資500萬元、800萬元,改善駐村村委會辦公條件、改擴建村級公路、解決人畜飲水困難、加強組織陣地建設、産業基地建設。學院立足精準扶貧,大力開展智力扶貧,着力培養村民的領路人、緻富的帶頭人、發展的明白人、科技的播種人、市場的經紀人、創業的引路人、創新的闖路人等七種人,為脫貧緻富提供人才支撐。承擔州委州政府利用教育脫貧一批政策,針對全州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子女,在我院舉辦的小學全科教師和鄉鎮公辦幼兒園教師政府訂單班”,2016年招生300人,2017年招生400人。

6、圍繞傳承優秀文化,貢獻“文化大州”建設。學院實施了“民族文化進”和“先進企業文化進校園”兩大工程,獲教育部園文化建設成果優秀獎。近幾年,舉辦企業文化講座100餘場。學院成立了巴文化研究會,創辦了學術季刊《巴文化》,積極開展巴文化研究。先後主編了《龍船調的故鄉》《白虎文叢》《清江大峽谷》《恩施名人》《巴文化》等一系列公開出版發行的文化書籍。完成了《恩施州民族民間文化與生态旅遊資源整合研究》《武陵山來鳳龍山經濟協作示範區實施情況視察報告》《關于加強湖北武陵山片區扶貧工作的建議》《恩施州古代文化線路及古村落(鎮)文化調查報告》等調研報告。

)強化自身建設,助推創新發展

1、創新方式,提升執教能力和管理水平。2015年暑期,學院先後開展了南下廣東企業考察活動、領導幹部黨性專題教育培訓和教師執教能力研修培訓活動。2015年11月,學院成功舉辦了首屆“武陵山現代職業教育發展論壇”。經州委組織部同意,學院遴選了8名教師分赴州内八縣(市)挂職煅煉,擔任縣(市)教育局副局長兼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長。

2、完善機制,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學院實行院領導帶班、全體副科級及以上幹部參與的行政大值周制度,實行“5+2”不間斷值守;學院推行政治輔導員制度,從全院副科級及以上幹部中遴選99名政治輔導員分别聯系所有新生班級。與此同時,學院還出台了“五率”(高職招生率、學生鞏固率、中高職銜接率、學生就業率、學生事故率)績效考核辦法,突出教學系(部)管理的主體責任。

三、品牌特色專業建設經費及管理

(一)2014年以來經費投入(單位:萬元)

項目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合計(萬元)

專業建設

12.9

15.9

8.2

37

師資隊伍建設

22.7

85.2

139.5

284.4

實訓基地建設

112.0

188.8

692.3

993.1

合計

147.6

289.9

840

1277.5

(二)品牌特色專業建設經費管理

1、對品牌特色建設專業經費上給予配套支持。學院對品牌特色建設除給予配套經費外,在教師進修學習、頂崗培訓、企業實踐鍛煉、專任教師引進、兼職教師聘任以及實驗室、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優先考慮,加大投入,重點支持。

2、加強對品牌特色專業建設經費的管理。學院制定了《金年会品牌特色專業建設專項經費管理辦法》,嚴格按文件規定專款專用,不得違規使用。專業建設項目組和專業所在系部對專業建設經費的具體使用提出方案,報學院研究批準後實施。專業建設項目組和專業所在系部負責經費使用的日常管理,監察室、教務處、計财處等職能部門負責對經費的使用情況進行宏觀管理、過程監督和檢查。

四、專業建設成效

學院堅持産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堅持工學交替和知行合一,創新校企合作機制,探索經濟文化欠發達民族地區高職教育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圍繞學院提出的“1333”校企共育、工學交融、能力遞進人才培養模式,品牌特色建設專業均探索出各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起基于工作過程或工作任務的課程體系,建成雙師素質雙師結構專業教學團隊。

(一)創新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1、旅遊管理專業完善了“實境鑲嵌,分段循環”人才培養模式。實境,是指真實的職業環境;鑲嵌,是指将實境多次多點貫穿于人才培養過程,以及将特定的知識、職業能力貫穿于實境訓練。分段循環,是指将學生在校時間分為四個階段,即1+0.5+1+0.5。第一階段為期一年,安排專業認知課和部分專業技能課程的教學;第二階段為半年,即到校外基地進行專業頂崗實習,帶隊挂職教師參與管理;第三階段為期一年,針對上一階段實踐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強化,增加新的專業内容與技能的學習,着重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并組織學生完成“雙證制”的考試;第四階段也是最後一個階段,時間半年,為學生畢業前與就業相結合的就業頂崗實習(見圖1)。

 

 1  旅遊管理專業實境鑲嵌,分段循環”人才培養模式

2、會計專業探索出了“行業标準、分段遞進、四輪訓練”人才模式。即按照行業标準培養人才,全力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按會計行業标準而不是自定标準培養人才,培養的人才通過就業而全力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行業标準:把會計行業标準作為培養學生的會計職業能力的标準。

■分段遞進:分階段培養并逐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第一階段(一年級),以會計員(即會計從業資格)為标準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第二階段(二年級),以初級會計職稱資格為标準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第三階段(三年級),以中級會計職稱資格為标準并兼顧求職就業的全面準備與演練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四輪訓練:“四輪訓練法”,即随堂訓練、單項訓練、綜合訓練、實踐訓練。把“四輪訓練法”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實際操作水平,學生能完成企業單位經濟活動的确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工作。

(二)系統設計專業課程體系

1、強化課程體系的總體設計

學院按照基于職業分析的課程開發理念,将課程體系分為素質領域、基礎領域、專業領域、拓展領域四個領域。各專業“崗位—能力—課程”相結合,在明确就業崗位、确定人才培養目标基礎上進行職業能力分析,按照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和工作過程系統設計,重構各個專業的課程體系。根據崗位的核心能力的要求确定6-8門專業核心課程,形成專業核心課程系統;根據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确定3-4門左右的拓展課程,形成專業拓展課程系統;根據服務于專業和拓展學生素質的要求,進行公共基礎課的改革,形成支撐課程系統。同時,根據就業崗位對人才的職業素質要求,全程融入創業教育等職業素質教育課程。素質課程、基礎課程、核心課程和拓展課程,四者經過系統化的組合,形成現代高職課程體系。專業課程和基礎課程開發流程(見圖2、圖3)。

                         

2  專業課程開發流程圖

                         

 

 3  基礎課程開發流程圖

2、品牌特色建設專業課程體系各具特色

1)融入優秀民族文化、基于工作任務的課程體系

旅遊管理專業按照素質領域、基礎領域、專業領域、拓展領域四個領域構建課程體系,素質領域中融入了民族文化素質教育“十個一工程”模塊,并将其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基礎領域中開設了恩施民族民間文化、恩施州情體現地方民族特色課程;專業領域按照工作任務開設五門核心課程(導遊執業規範、導遊業務、旅行社計調實務、前廳客房服務、餐飲服務、旅遊市場營銷);拓展領域開設旅遊資源開發與規劃、收銀實務兩門課程。與旅遊行業、企業合作,采用能力導向基于工作任務的課程體系構建方法,共同開發專業實踐課程系統,充分考慮學生從事導遊、酒店服務管理所需要的恩施民族文化素質,以及專業實踐課程對基礎知識的需要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的要求,系統設計基礎課程,構建了融入恩施民族文化基于工作任務的課程體系(見圖4)。

        

4 旅遊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結構

2)會計專業課程體系

“行業标準、分段遞進、四輪訓練”的人才培養模式指導課程體系設計,按行業标準培養人才,全力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完善本專業現有課程體系。以“必需、夠用”為度,拓寬學科基礎課程,突出專業主幹課程,凝練專業特色課程。着力培養具有綜合素質高、知識結構合理、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通過用人單位直接參與課程設計、評價和國内外先進課程的引進,提高職業教育對技術進步的反應速度,基本形成對接緊密、特色鮮明、動态調整的會計職業教育課程體系(見圖5)。

   

 5  會計專業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素質基礎課程,職業基礎課程、會計職業課程、職業拓展課程、任選課程構成。

■課程主幹:按會計員資格至會計中級(會計師)職稱資格所需知識結構和能力框架标準确定主幹課程。

3、工學結合的課程和教學内容改革

1)開發與職業标準融合的課程标準

品牌特色專業課程建設依托校企合作平台,與行業企業專家緊密合作開發課程标準。對課程定位、課程設計思路、學習情景設計、考核評價方法等作出明确規定,将行業職業能力标準融入課程标準,旅遊管理專業根據全國導遊人員資格證書職業資格标準開發的課程标準;會計專業課程标準直接與職業标準銜接;課程标準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态度與價值觀等方法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作為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課程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會計專業現已完成19門課程标準的編制任務并在教學中有效實施。

2)設計“工學結合”的課程教學内容

品牌特色專業課程的教學内容改革,立足于專業的職業崗位(群),以完凯发注册業崗位群工作任務的能力培養為課程内容。各重點建設專業基于實踐所需要的理論知識和學生後續崗位提升的需要,由課程建設小組選擇問題、項目、任務等為載體,設計基礎課程的學習情境,重構基礎課程的學習内容。專業實踐課程選擇與職業工作過程密切相關的項目作為載體設計學習情景。旅遊管理專業實踐課程選擇工作對象、工作任務等載體,設計專業實踐課程的學習情景,開發工學結合的學習内容;會計專業實踐課程選擇工作任務、工作流程等為載體,并考慮載體具有可替代性、範例性、實用性的特點,對每個學習領域課程的教學内容進行重構。課程順序(進程):一年級會計員(會計從業)資格;二年級初級會計職稱資格;三年級中級(會計師)職稱資格及求職就業的全面準備與演練等課程。在實踐教學環節,采用職業崗位的現場教學方法,企業變成了學校,學生的身份變成了員工,學習變成了工作,把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當作課程進行“工作化”的管理,把實習等“工作”當作課程來建設設計,使學生到企業成為學校課程學習的延伸。

3)以行動導向實施課程教學

品牌特色建設專業課程的教學方法設計,強調了“學習的内容是工作”和“通過工作實現學習”,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做中學、學中做”,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使學生通過“工”和“學”獲得專業知識和基礎知識,運用各種積極有效的參與式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知和行兩個層面獲得不斷發展。

4)改革課程考核評價方法

着力構建“五化”的課程考核評價模式。①考核内容科學化。考核内容要參照職業崗位任職要求,引入職業資格标準,引入行業企業技術标準,要有利于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标的實現,減少驗證性、記憶性考試内容,側重考核學生學習能力、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②考核形式多樣化。改革課程考核評價形式單一的弊端,根據專業特點和課程類型,集成多種考核評價方式的優點,選擇運用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标和課程教學目标要求相一緻的考核評價形式。提倡運用兩種或多種考核評價形式相結合來全面考核評價課程學業狀況。③考核主體多元化。改革課程考核評價的校内單一主體模式,将行業企業資源引入課程考核評價,在試題設計、考核标準制定、考核場所選定、考核成績評定等各環節上,着力探索校内考核與校外考核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方式,實現考核主體多元化。④考核對象差異化。提倡實行标準化考核與分層考核相結合,給學生以彈性化、人性化的能力發展空間。⑤考核時間全程化。引入形成性評價理念,打破“一刀切”的期末考核時間模式,做到考核全程化。結合課程特點,合理地确定學習态度考核、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的比例。

5)推進公共基礎課程改革。

2014年秋季學期開始,發揮人文學科的獨特育人優勢,加強公共基礎課與專業課間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學生文化素質、科學素養、綜合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為學生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和職業生涯更好發展奠定基礎,推進了大學英語、大學語文、高等數學、計算機基礎、體育課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

6)工學結合教材建設

為适應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教學模式的需要,核心課程按照高技能人才培養的特點和規律,引入了企業标準、技術規範及職業崗位技能标準,按照課程标準,編寫了各具特色的特色教材16本。新編教材内容充分體現了高職教育特色和職業崗位的需要,把專業技能認證與課程建設相結合,使“專業教學、職業培訓、技能鑒定”三者有機融合。

(三)建設雙師素質雙師結構教學團隊

1、校企共建專業教學團隊

品牌特色建設專業通過雙帶頭人(一名來自學院,一名來自企業)培養;教師企業挂職鍛煉;骨幹教師研修;聘請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師、企業能工巧匠或技術骨幹為兼職教師;對兼職教師開展教學方法培訓等措施提高校内專任教師的實踐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同時通過培訓提升兼職教師的執教能力,校企共建雙師素質雙師結構教學團隊。

2、專業帶頭人及骨幹教師培養

學院下發了《金年会專業教學團隊管理辦法》、《金年会專業帶頭人選拔管理辦法(試行)》、《金年会專業負責人選拔管理辦法(試行)》,對教師進行了定專業、定課程、定教研室、定團隊,學院對專業帶頭人、骨幹教師進行培養,近三年來,全院337人次分别參加了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綜合改革及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專題研修班、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模式創新及慕課、微課設計開發與應用專題研修班、全國高校MOOCs(慕課)課程建設、翻轉課堂教學創新模式與教學改革研讨會、全國高校教學督導人員專家化發展及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研修班等項目的培養學習。

3、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

學院下發了《金年会教師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施方案》和《金年会“教師與企業聯姻,為企業服務”活動實施方案》,百名教師進企業,要求教師必須深入企業實踐煅煉,體驗企業文化,參與企業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推廣等工作,提高自己的實踐動手能力。近三年來,全院110人次分别到州内外規模以上企業開展企業實踐活動。

4、建立兼職教師資源庫

學院與企業簽訂的校企合作協議,包括了聘用技術專家、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等内容,兼職教師的教學工作由學院教學部門與企業人事部門共同管理,解決了兼職教師企業工作與學院教學工作在時間上的矛盾。三年來,全院聘請了267名兼職教師,聘請了50名大學專家教授、行業企業技術專家為我院客座教授。聘請了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師8名,建立起兼職教師資源庫。學院組織對兼職教師進行了教學法、心理學、教育學培訓,提高了兼職教師的執教能力。兼職教師承擔了專業實踐技能課程教學任務,形成了實踐技能課主要由兼職教師承擔的機制。

(四)改善了實驗實訓條件

1、加強校内實訓基地建設

旅遊管理專業實驗實訓室的建設按照“四位一體”的建設思路,對實訓樓進行改造,新建茶藝品鑒及實訓室、西蘭卡普大師工作室、計調實訓室等3個實訓室,改擴建了3D導遊實訓室。會計建成虛拟商業社會環境(VBSE)财務綜合實訓中心(包括财會仿真綜合實訓室、商務談判模拟實訓室、經營管理沙盤實訓室、企業管理信息化實訓室)。學前教育實訓中心(鋼琴房、數碼鋼琴房、形體訓練房等)、計算機實訓中心、完成了主教學樓多媒體建設。

2、加大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力度

學院加強了校外實習基地建設。三年來,學院新增校外實習基地112個,使校外實習基地達到320個,品牌特色建設專業新增25家,達到了55家,為學生實習提供了保障。學院與企業實施雙挂牌制度,如旅遊管理專業是“恩施州旅遊從業人員培養培訓基地”,而恩施大峽谷風景區、騰龍洞風景區挂牌建立“金年会教學實踐基地”。

(五)完善了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學院确立“抓頂層系統設計,強過程質量監控,評人才培養質量,促專業内涵發展”的建設思路,引入社會評價,建立“雙向參與、雙向督導、雙向評價、雙向反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即學院吸納企業技術專家建立學院督導組,企業吸納學院教學專家建立企業督導組,學院、企業雙向對人才培養各個環節進行督導、檢查,對人才培養質量進行評價,學院将評價結果反饋給企業,企業将評價結果反饋給學院,從而改進人才培養工作。

1、完善融入行業企業元素的質量評價标準

針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需求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要求,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邏輯起點,突出行業企業監控指标,引入行業企業标準和要素,制定各個環節質量評價标準,明确社會評價的地位和形式。

1)質量标準。組織制定專業教學标準、課程标準、實踐教學環節标準、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标準、學生頂崗實習規範、課程考核評價标準等,形成基于工學結合的系統化的教學質量标準。

2)評價标準。以質量标準為依據,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質量評價指标和分類分層次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标,修訂了實踐教學評價表、頂崗實習評價表、畢業生質量社會評價表、專業教師企業實踐評價表、課程考核評價表等各類評價量表10餘種。

2、構建學院、企業教育教學督導隊伍

學院由教育教學督導室牽頭組織督導專家,企業由質量檢驗部門牽頭組織督導專家,系部層面成立督導小組,形成學校、企業雙向督導隊伍。

1)學院督導專家組。由5名來自行業、企業的技術骨幹和7名來自學院的教學專家(按專業群聘請)組成,從宏觀層面對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尤其是實踐教學環節進行檢查、指導和評價,并對學院督導工作進行指導、監控及評價。并從專業、課程層面進行指導和評價,負責督導系部的日常教學管理工作,并對教師教學質量進行評價。

2)企業督導專家組。由8名來自行業企業技術總監或技術專家和4名來自學院的教學專家組成,主要對基地實踐教學環節與實踐項目運行、學生實訓實習和教師企業實踐活動進行指導、監控、評價。

3、緊扣人才培養關鍵環節,創新教學質量評價方法

緊緊圍繞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确立教學質量的監控點,運用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定性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學院和企業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手段,開展專項教學督查。

1)人才培養方案執行情況專項抽查。從模闆設計、專業定位、培養目标、職業資格要求、課程結構、學生素質教育活動設計、學生實驗、實訓、實習的系統性等方面入手,重點關注實踐課時的合理分配,培養方案對專業課程改革的理念、成果、方法的體現,全面評價專業培養方案的系統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2)校外基地建設及教學運行狀況專項督查。通過座談會和問卷調查(座談和調查對象包括基地負責人、兼職教師、兼職督導、專業指導教師、學生)、查看學生工作情況、聽課等方式,對基地建設及教學運行狀态,尤其是教學任務實施效果、校企合作課程開發與實施、兼職教師的指導等情況進行現場檢查、指導、考核、評價。

3)學生頂崗實習專項督查。按照學院提出的“六個到位”(制度設計到位、課程設計到位、學生安排到位、管理跟蹤到位、教師指導到位、檔案歸檔到位)要求,通過企業巡訪、座談會、問卷調查等形式檢查制度落實情況、頂崗實習課程設計情況、校内外教師指導情況、班主任跟蹤管理情況、學生頂崗實習資料歸檔情況。

4)專業教師企業實踐專項督查。在分類分層次設置考核目标的基礎上,制定督查工作流程,現場抽查和績效評價相結合,對專業教師企業實踐的組織落實、過程管理、工作實績等情況實施院系兩級督查,重點督查實踐内容的專業對口情況、實踐時間的合理性、預期效果的技術含量、教師實踐工作狀态和工作實績,監控面達到50%以上。

4、雙向反饋評價結果,持續改進人才培養工作

合理運用畢業生、用人單位和社會對學院教學質量及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結果,做到有詳實的資料積累、有科學的數據分析、有剛性的反饋修正環節、有有效的改革措施,有針對性地改革人才培養工作。

1)各種教學信息的采集、分析與發布。通過學生問卷、師生交流、檢查評估、企業調研等獲得社會評價信息,有效信息經過求證處理後及時反饋,以專項質量分析報告、《督導簡報》、“每月教學狀态督導點評”等多種形式,對改進教學提出合理化建議。

2)開展學生實時評價。為解決“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做”一體化課程實施的效果評價問題,學院專門制定了《金年会“教學做”一體化教學質量評價指标體系》,對實施“教學做”一體化教學課程由教育教學督導室單獨組織學生測評,每月組織一次,對相關評價信息進行彙總分析,每月反饋一次,有效促進教師的教學反思,提高教學質量。

3)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突出社會評價的行為指标和專業個性化要求設計問卷,結合專業教學過程設計調研流程和方法,多部門協作、多途徑實施、多角度統計分析,并按專業群分類開展。内容包含專業人才市場需求、用人單位對專業建設與畢業生質量評價、畢業生問卷調查等。

4)落實反饋、修正和改進措施。學院教學和就業等管理部門整合各方的反饋信息,針對人才培養目标、專業設置與調整、教育教學改革與實施等方面提出建設性意見,以适時地調整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企業質量管理部門整合學院反饋意見,使企業改進學生實習實訓、頂崗實習的管理和教學,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六)人才培養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1、學生實踐技能明顯增強。2015年,旅遊管理專業在中國旅遊協會旅遊教育分會主辦“神州視景杯”第七屆全國旅遊院校服務技能(飯店服務)大賽中獲西餐宴會擺台二等獎1項、中式鋪床等獎1項,在全省職業院校高職組技能大賽中獲得英文導遊賽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西式宴會服務賽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中文導遊賽項三等獎1項。會計專業在全省高職技能大賽中獲團體三等獎。2016年,旅遊管理專業在“巽震杯”全國旅遊院校導遊大賽獲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在湖北省高職技能大賽中獲導遊二等獎1項,西氏宴會三等獎2項。會計專業在湖北省高職技能大賽中獲團體一等獎1項,團體二等獎1項。2015-2016學年學院共有740人次通過了會計從業資格證、導遊資格證、講解員證、飯店服務資格證等24個工種的職業技能鑒定,應屆畢業生獲得符合專業面向的職業資格證書率為94.6%,中級證書獲得人數為168人,高級證書獲得人數人數為206人,占畢業生人數比例為27.03%。其中,取得中級及以上職業資格證書占全部職業資格證書的53.6%

2、學生就業質量明顯提高。學院2014年、2015年、2016年就業率分别為96.52%、92.38%、96.33%。2016屆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為80.63%,其中會計、學前教育、生物技術及應用、動漫設計與制作、園林技術等專業對口就業率達90%以上。用人單位對我院2015屆畢業生滿意度達93.33%,其中,專業知識滿意度為92.76%,綜合素質滿意度為97.24%,動手能力滿意度為94.48%,職業道德滿意度97.24%,創新知識滿意度為88.62%,組織協調能力滿意度為92.07%,應變能力滿意度為92.76%,敬業精神滿意度為98.62%,語言表達能力滿意度為94.14%

3、學生的創業能力明顯增強。學院成立了就業與創業指導中心,實施“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将學生的創業能力培養納入課程體系,使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同時學院采取有力措施為學生創業提供幫助。一是建立創業導師團隊,為學生提供指導服務;二是開展創業培訓,幫助學生尋找項目,制定創業規劃;三是舉辦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學生創業提供交流學習展示的平台,2015年學院成功舉辦了首屆“互聯網+硒”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可以助推旅遊業大發展的“自遊自在”APP,挖掘和傳承土家食品文化的“粑文化”創意食品,對接精準扶貧的 “O2O生态農莊”,充滿藝術與活力的“輪滑藝術”與“智能單車”,新穎的設計、獨到的創意展現了學生創新的力量;四是與華硒文化旅遊公司共建校外創業基地,同時推進學院與恩施經濟開發區共建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建設;五是組織40名優秀大學生參加學院“創業逐夢行”學習考察團前往東莞的華榮電子、好潤公司、揚明電子等企業實地參觀學習,激發學生的職業信心、點亮職業夢想。學院開辦大學生創業培訓班,培訓學員300多人次,幫助學生遴選創業項目14個,其中13名學生創業成功。學生創業比例顯著提高,較2015年提高近0.8個百分點。

五、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校企合作共建專業還需進一步深入

學院地處少數民族地區,規模以上企業少,企業發育不充分,要實現學院企業招生招工一體化,學院企業雙主體培養人才,人才共育、過程共管、風險共擔、成果共享的機制還沒有建立,現代學徒制試點有待進一步推進和深化,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還需不斷強化;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課程和教材工作需要加強專任教師的雙師素質以及從行業企業聘請專業人才和技術能手擔任兼職教師的比例還需進一步提高。

(二)專業服務社會能力還需進一步增強

社會服務能力建設是高職院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我院在品牌特色專業建設中密切與行業、企業合作,開展校地合作,校企共建,積極進行新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工作,主動參與企業技術改造。但仍存在着參與企業新産品開發項目不多,農業新技術推廣經驗不足,培訓能力遠不能滿足生産實際需求等問題。

 

 

 

 

 

金年会  

二〇一七年六月二十八日

 

XML 地圖